close

  何海鋒
   1月3日,哈爾濱西客站站前城管局公眾號發通知,內容是13名“創城”暗訪組成員照片,進行了編號,還標出組長與副組長。要求各中隊、科室進行辨認,發現成員立即上報。
  在眼下五花八門的城市評比中,“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兩塊“金字招牌”,也代表了中國城市之間的全面競賽,而圍繞著這兩塊招牌所產生的鬧劇也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網上隨便一搜索,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報道鋪天蓋地:為迎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領導小組的檢查,哈爾濱西客站站前城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出通知:“現將創城組成員照片發給你們,請大家辨認,如發現創城組成員,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至各中隊長。”同時在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檢查的武漢市則不僅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全民背核心價值觀運動,還動員不少大媽走上街頭拉起紅線,阻止行人亂闖紅燈,網友戲評“武漢有一怪,老太街頭把繩拽”。再往前,2014年7月,在國家衛生城市暗訪組到達濟南前,眾多餐館接到通知,暗訪組在濟期間須暫停營業,還有餐館因衛生不達標被責令拆掉招牌,等暗訪組離開後再營業……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發生的這些“創城”鬧劇,從錶面上看,是為了讓城市更文明更衛生;但實際上,“創城”更勾連著政府的政績,本質則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評比考核的一個指標。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每逢“創城”都會如臨大敵,各種創衛的標語和口號鋪天蓋地,戰鬥和運動的氣息一個比一個濃。就是在這種戰鬥和運動的氣息中,各種變味的荒唐舉動才“應運而生”了。
  本來,對於“創城”,最大的受益者是生活在當地的市民,誰不想擁有一個文明舒適的環境?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通過政策引導,合理地調動市民的參與意識。只有市民主動、持久、廣泛的參與才能保持城市的文明衛生,這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卻當仁不讓成為了“創城”的主角,甚至在上演獨角戲,各種大會小會,各種動員誓師,各種宣傳號召,搞得轟轟烈烈;上到書記市長,下到居委會大媽,一齊上陣,卻唯獨少了市民的熱心參與。沒有參與就意味著沒有機會表達意見和訴求,這才會有停掉生活用水灌廢河、突擊關閉早夜市、逼迫飯店“轉行”的事發生。原本大大有利於公益、有利於和諧的“創城”,搞得雞飛狗跳,怨聲載道,文明掃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在這個過程中遭受重挫。
  善舉變成鬧劇,直接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角色的錯位,以政府強推排斥了市民的參與;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這些政府將“為民”悄悄變成“為官”,將民心工程做成了政績工程。眼睛盯著頭上的烏紗,當然就看不到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停水斷電都是一拍腦門、一紙命令的事,根本沒有商量。以政績為指揮棒,一切行為當然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考評的條條框框為主,除此之外則一概不管,一些地方為了迎接檢查,滿街只見紅袖圈,不見小商販,路面是乾凈整潔,整個城市卻沒有半點人氣。這樣冷冰冰、硬邦邦、沒有人情味的荒唐“創城”於老百姓無益,也難以獲得市民的支持。
  這些年,中央一直在控制和清理各類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就是因為這類活動在實踐中總是容易偏離最初的目的,甚至走向反面,勞民傷財。在前一階段控制和清理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註意的是,對於那些保留下來的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如何才能通過恰當的制度設計,從而確保其不變味,不演成鬧劇!
  (作者單位: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  (原標題:“創城”鬧劇緣何屢屢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t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